(1)豬場常用數據:豬場數據對不同崗位的人員有不同的要求,對于管理者來說有豬存欄數如種公豬數、種母豬數(分開空懷、后備、妊娠、哺乳)、哺乳仔豬、保育仔豬、育成豬、育肥豬,飼料用量,料肉比,日增重,單位增重成本,藥費,死亡數和死亡率,配種數和配種受胎率,胎產仔數,每頭母豬年出欄頭數等。
我們前面已經談了相當多的數據,如年出欄二十二頭是數據,母豬年產26.5頭活仔豬是數據,保育階段成活率95%也是數據,這些都是完成總體指標的依據。
(2)報表統計制度:數據管理必須依靠報表制度,生產上常用的日報表,周報表,月報表,年報表等,報表不是一個統計人員就能把全場數據整理出來,而需要各崗位的人員配合,每個職工或小組長按時上交日報表,統計人員就會在第一時間將全場當天生產情況向場長或經理匯報,也就可以在第一時間進行分析,以便對全場進行掌控。比如說,一個存欄五百頭的保育豬舍,上日的總采食量為二百五十公斤,而本日的采食量變?yōu)槎俟,那么我們就應該考慮該豬舍是否有問題,因為采食量下降是大面積發(fā)病的前兆;又比如說我們制定的每日豬群死亡監(jiān)控表,每天將當天死亡豬數與標準相對照,就可以了解到當天的死亡情況是否超標,這樣也便于對每位車間主管和職工進行提醒。
(3)數據必須準確:數據管理已為許多豬場接受,但數據的真實性卻未必,因為許多因素導致了數據的不真實。我們曾發(fā)現一個豬場初生仔豬有個體重記錄,但豬舍卻沒有磅秤,數據是職工估計的;我們也發(fā)現過一個豬場加工飼料時用車估計飼料重量,等實際過秤后發(fā)現實際重量比估計的重量多出接近5%;一個產房的主管為了提高自己車間的生產指標,將合格豬定為弱仔,最后出現了產房成活率超過100%的現象;一個豬場飼料車間賬實不符,從統計表上看還有一周用量,但庫里已經斷貨,出現了飼料斷檔現象等。這些都是數據不準確引起的問題,所以豬場數據必須真實,而達到這一目標的措施,一是需要經常性的對報表進行審核分析,二是要實行監(jiān)督機制,每一個數據都需要通過兩個人的手,以避免因一人的疏漏而出現數據的不準確。
(4)數據必須準時:數據是為生產服務的,是管理人員分析豬場生產情況的依據;如果數據不能準時到位,那管理人員就無法分析,出現問題也不會在最早發(fā)現,那可能給豬場帶來非常大的損失。曾經有一個豬場實施效益工資制度,員工也很配合,生產得到明顯提高;但問題出在了統計方面,因為員工在完成任務后,都想早日兌現,拿到更多的獎金;但每次問管理人員,管理人員都含糊其辭;員工以為是管理者不準備兌現了,從此以后,員工的積極性馬上下降,生產也出了很多問題;最后才知道,原來是統計一直無法將獎金算好,管理人員也無法向員工交待。本來是非常好的局面,就因為數據不準時而被破壞。